已有1条回答
高三差生怎么提高成绩?一定要大量刷题,一是提高做题速度,二是丰富知识面,查漏补缺,不懂的一定要问老师或同学弄明白,多角度思考,有一个题弄明白,要联想到一个题型,不要偷懒,不要看表面。
高三差生怎么提高成绩
1、学会目标的刷题
高三阶段不仅要将课本上课习题全都复习一遍,还需要将课外的习题全部学透,高考上的知识虽然离不开课本,但是高考出的题型也是灵活多变的,都是以课本上的知识为基础,然后加以变化。
有目标的刷题,针对于自己的弱势科目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方面的题型多做一些习题,针对于哪些自己已经学透的知识点和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可以选择性跳过。
2、对一些简单的考点进行定点的学习
如果你想请个补习老师,那么请补习老师从头至尾的像新学一样,将这部分考点全部重新讲一遍,做题也是从简到难再做一遍。如果没有补习老师的话,那么就缠着你的科任老师,一个一个考点的去问他,问他为什么这样去做,把这些知识点弄明白。
3、高考的性质
高考,是一个选拔性考试,而不是能力性考试,这种考试不需要有多高深的能力,只需要你掌握好高中学的知识,灵活运用,答好高考那几张卷子而已!
学知识不能投机取巧,但考试绝对有规律!尤其是高考这种不涉及到高深知识的选拔性考试,有极强的规律性!大家在以后的六个月时间里,心中一定要有这样一个词:规律!高考有很强的规律性!
两岁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主要是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家长的行为方式总是惹孩子生气的话,孩子慢慢就会养成暴躁的性格,那么,两岁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都有什么呢?
两岁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有时候会因为睡眠不足或是睡眠质量不佳而感到身体疲惫,疲惫状况下的人时最容易发怒,发脾气的。两岁的宝宝已经开始形成强烈的自尊心了,对自己的事情也需要得到越来越多的支配,如果遇到大人管束,这种掌控欲得不到满足,会感到不愉快,感到沮丧无力,时常为此发脾气。
宝宝如果身体不舒服而没有及时被爸爸妈妈发现,也容易发脾气,一方面的确是不舒服,一方面也是为了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希望爸爸妈妈能给自己多一点的呵护和照顾,这也是两岁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父母的性子比较急,爱对宝宝发脾气,宝宝会无意识地模仿大人的行为,甚至会学习大人生气时的模样和话语。过分溺爱的宝宝,任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求必应,也容易让宝宝放纵自己,极易形成易怒的性格。
其实发脾气时,宝宝也很难受,因为他们还不会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婴幼儿时期的宝宝情感特别敏感、脆弱,在宝宝耍脾气的时候,我们发火,讲道理,效果都不好。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两岁孩子脾气暴躁的处理方法。
两岁的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是他没有安全感,归属感。他觉着没有得到父母家人的爱。他又不会表达出来这种感情。所以通过发脾气的方式引起父母家人的注意,这也是两岁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处理方法是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一起互动做游戏,背儿歌。到户外走走。一起去郊野公园看看。绝对不能迁就两岁的孩子。你如果迁就他,那么到了10岁左右,他就是一个小霸王了。
脾气暴躁的孩子,一般父母的脾气也是比较暴躁的。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的一举一动,言行举止,给孩子都会带来很大影响。这个时候,肯定还是要父母以身作则。尽量控制自己的脾气。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多沟通,多陪伴。慢慢的,孩子就会好很多的,这也是两岁孩子脾气暴躁的处理方法。
成人脾气暴躁多为性格使然,而两岁的宝宝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性格,所以宝宝的“脾气暴躁”一定存在心理需求,大人需要找到原因并及时适当处理。两岁宝宝的可能会有一个短暂的心理叛逆期,身体素质越好,身体越健康的宝宝、自我意识也越强,脾气也就越暴躁,这也是两岁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处理的原则是,既要让宝宝懂得遵守一定家庭规矩和社会交往规矩,又要尊重宝宝的心理需求。宝宝发脾气时,大人一定要保持冷静,允许宝宝发泄一段时间,待宝宝情绪稳定下来后再靠近宝宝,大人蹲下来,同孩子目光平视,适当拥抱孩子,或者把宝宝抱起来,给予安慰和倾听孩子的需求,合情合理分析,适当处理。
平时要多关心宝宝,陪伴宝宝,和宝宝一起做游戏,讲故事,遇事要多鼓励要批评,让宝宝尽情享受父母的关爱。
每个家长都希望能够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因为这种性格的孩子更加自信,而且社交能力也会更强。在孩子三岁这个年龄阶段比较依赖家人,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内心都会害怕而不愿意交流。那么对于三岁孩子不愿意说话怎么办呢?
三岁孩子不愿意说话怎么办
1、多沟通交流
很多家长不注意对孩子语言的启发,而缺乏言语的刺激。所以,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孩子多说话,给孩子多读书以增加词汇量,带着孩子听歌谣,做一些一问一答的小游戏,读一些简单的顺口溜等。
2、设计角色游戏
当孩子被赋予一定的角色时,责任感会给他一定的自信和力量,同时也很有趣味性。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扮演生活中的角色来玩游戏,比如让孩子扮演小主人,负责接待客人,或扮演售货员卖物品。这类游戏能够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场合的语言表述方法。
3、刺激语言动机
没有动机就没有语言,这一点对不爱说话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没有语言需求就意味着没有开口的欲望。所以家长要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说话需求,增加孩子的语言表达想法。比如利用食物和玩具开展亲子互动,每天饭前、睡前激发孩子的内心需求等等。
4、模仿说话打开话匣子
大部分不愿意说话的孩子缺少语言组织能力,缺少口语经验,所有的语言发育都从模仿开始。所以家长一定要多引导孩子进行模仿发声,模仿开口表达。而且家庭里的交流应当要以普通话交流为主,尽量用统一的标准语言引导孩子模仿。
三岁孩子不愿意说话的原因
1、环境因素
家长没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比如家中语言交流少、家中口音混杂、孩子极少和家庭外的人接触交流等等,语言环境单一会导致孩子的语言刺激不足,所以孩子会不愿意说话,或者少言寡语。
2、性格内向
如果本身父母的性格比较内向,可能平时交流的比较少,再加上父母更喜欢顺从依赖以及听话的小孩,因此他们不会鼓励自己的小孩去结交更多的朋友,由于长期缺乏交流,就会导致孩子出现性格内向的情况。
3、缺乏安全感
孩子不愿意说话,也有时候是因为安全感不足,他不确定自己说出的话有没有人听,有没有人理解,是否别人会喜欢。这种安全感的缺失,也会导致孩子想要规避说话带来的风险,从而选择沉默。
相信很多家长,在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之后都是无比愤怒的,甚至想冲到学校质问老师和欺负人的同学,但是这样并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目的,家长这个时候需要冷静,需要恰当的去和老师进行沟通,那么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怎么跟老师沟通呢?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怎么跟老师沟通
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受欺负了,家长也要和老师多沟通,让老师在平时多注意观察,对孩子们进行日常教育。家长也应该经常和幼儿园里的老师进行沟通,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可以让老师多发一些孩子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的照片和视频,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动态。
家长要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跟老师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家长可以告诉学校老师,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老师,在学校里面,孩子存在被人欺负的情况。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家长怎么办
1、家长不要冲动,要去了解原因
要教育孩子,如果在幼儿园受到欺负时,一定不要害怕被报复,要告诉孩子妈妈知道,然后家长在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孩子受到欺负,做家长的肯定是难过的,看看到底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通过这件事教会孩子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造成更大的矛盾。
2、勇敢表达自己此刻的情绪
孩子被欺负后,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释放情绪,而不是默默忍受。
3、做理性的父母,正确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孩子终究要脱离父母,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父母无法时刻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孩子必须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面对学前儿童的冲突,父母既不能说置之不理,也不能为了避免冲突而将幼儿置之温室之中,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自己解决冲突。
4、帮助孩子找出被欺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在帮助孩子认真分析孩子被同学欺负的原因时,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孩子经常被欺负,可能是因为别的孩子太霸道了,告诉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孩子受了委屈后,要让他知道父母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不管发生什么,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父母永远在身后支持他。
在成为正式的爸爸妈妈之前,我们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过憧憬:乖巧、懂事、活泼然而真正当父母了,却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有些孩子小的时候都可乖了,但是稍微长大一点儿,就有自己的小脾气了,任性、不听话各种问题都接踵而至了。
3岁孩子任性不听话怎么办
第一,立规则。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愿与家长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这时我们家长要切记,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这样既不会妨碍别人,也容易让孩子接受。
第二,奖罚分明,言而有信。
你可以事前告诉他,为什么应该做什么,并可以做什么,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三岁左右的孩子,完全明白你的意思,不要小看人家的智商。他做错了,即便是自己已经受到苦头了,你还是得像你以前说过的那样,该惩罚惩罚,该奖励奖励,要做到奖罚分明,言而有信。这是你积累父母威望的根本。
第三,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怎么做。
第四,耐心纠正。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为。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
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他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孩子说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回答?孩子上幼儿园,脱离了父母的视野范围,他容易感觉到恐慌,没有安全感,再加上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差,所以容易动辄不想上学。如果家长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乖乖听话上学,对他们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孩子会觉得上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会越来越逃避上学,因此家长要慎重对待。
孩子说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回答
1、连哄带骗型。
表现特征:有些孩子在新生时期,只要一提到上幼儿园,甚至有的早晨一起来,自己想到要去幼儿园,就会开始哭闹,嘴里嚷着“不想去幼儿园”。
有的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会想方设法地先稳住孩子的情绪,认为只要先让孩子出了门,或者是不哭了,就算达到目的。有的家长就会采用了欺骗的方式,比如跟孩子说,“我们不去幼儿园,我们出去玩”。
对孩子的影响:当孩子被家长骗出家门以后,来到幼儿园的时候。家长的目的虽然达到了,但是孩子此时的情绪更容易崩溃,使孩子伤心难过的不仅仅是因为进入幼儿园以后的分离焦虑,更因为家长骗了自己。对孩子连哄带骗,不仅容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而且会影响到亲子之间的信任感,破坏亲子关系。
2、强迫型。
表现特征:这类家长通常比较强硬,也不喜欢跟孩子过多解释。当孩子提出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只会直接对孩子说,“不可以,必须去”。强迫孩子去上幼儿园,而不顾及他们的情绪,想用强硬的方式去逼迫孩子进入幼儿园。
对孩子的影响:这样没有考虑到孩子情绪的强迫式回答,对于孩子的分离焦虑来说会有加重的作用。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不被重视的,甚至有种被爸爸妈妈抛弃的感觉。
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如此强硬的方式,还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
3、顺从型。
表现特征:这样的家长,是比较娇惯孩子的。当看到孩子哭着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就非常心疼孩子,并且会顺着孩子的意思,如果他不想去,就心软了不去幼儿园了。
对孩子的影响:这样的方式暂时是看孩子不哭闹了,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而只是逃避了问题而已。孩子早晚还是要去幼儿园,还会面临分离焦虑。现在家长的顺从和纵容,只会让孩子更难去适应,独自踏入社会环境的这一步。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事事顺从,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不管什么事情,必须随自己的心意,否则就不能接受。家长不能一辈子把孩子放在身边如此保护,这样只会让孩子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处处碰壁。
4、理智型。
表现特征:理智型的家长,从心理上是心疼孩子的,但是从做法上会较为理智地来处理这个问题。当孩子说自己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这类家长会这样做。
首先,同理孩子的情绪。拥抱孩子或是安慰她,让孩感受到自己的伤心难过是被家长理解的。
然后,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我理解你,刚进入幼儿园,因为不适应,因为想家而难过。但是我相信你,可以慢慢做得更好。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到有趣的知识,还能交到很多好朋友。等到放学的时候,爸爸或者妈妈一定早早就来接你。”
先同理了孩子的情绪,允许他哭泣,允许他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然后再向他说清楚去幼儿园的必要性,和幼儿园里有趣能够吸引孩子的地方。最后向孩子许下承诺,早早地来接她,让孩子的心中有一个期盼。(注意,答应孩子的一定要做到。)
对孩子的影响:理智型的家长也更容易教出理智型的孩子,让孩子渐渐明白,有些事情需要自己独立面对。不仅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还能够让孩子的性格更为坚强。
孩子已经5岁了,有自己的行为能力,而且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性格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是可以像孩子似的提要求的,并且还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
5岁女孩叛逆期怎么教
5岁的女孩已经有自己的自尊了,而且自尊心也是很要强的。很多家长们会有打孩子的行为,认为孩子不打不行。毕竟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所以家长们也要学会给孩子面子,不能够当着别人的面打骂孩子的,更不能在公共场合打骂孩子。
5岁的女孩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有时候会跟父母唱反调。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拥有自主意识并不是一件坏事,这能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孩子对是非的判定比较模糊,家长要适当引导,不能过度放任孩子。
5岁女孩处于叛逆期时,有时会采取激烈的措施来赢得父母的注意,例如想通过哭泣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个时候家长必须有耐心,不要发脾气,更不要打骂孩子,让孩子冷静下来,帮助孩子分析和改正。
5岁女孩叛逆,主要就是采取关心爱护说服教育的方法。一定要给孩子放松心情,不要采取训斥或者是打骂,采取慢慢引导教育的方法。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主要就是采取心理疏导。孩子越小越好调整。陪他一起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们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所以说安全感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但是又非常难得的东西。例如,现在很多5岁的孩子都没有安全感。那么5岁孩子没有安全感怎么办呢?
5岁孩子没有安全感怎么办
1、家长要把“批评、责备、惩罚”,换成“欣赏、鼓励、支持”
孩子做错事或者遇到挫折,内心已经感到很难过,爸妈们最好的教育就是先接纳他们的感受,全神贯注的去聆听孩子。对于遇到挫折的孩子,首先认同孩子的感受,帮助把孩子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尊重孩子付出的努力,鼓励孩子寻求帮助,不要扼杀希望。
对于做错事的孩子,不要把他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这里给出代替惩罚的方法:
①、想出一个点子来让孩子帮忙;
②、表示强烈的不满,但不进行人格攻击;
③、阐明你的期望;
④、给孩子指出补救的方法;
⑤、让孩子做出选择;采取行动;
⑥、让孩子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
2、停止恐吓式教育
经常对孩子讲,“你不听话,就不要你了”,或者“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很槽糕”,还有“你不这样做,将来就不会生活好”等等,以为这样对孩子讲,孩子就会听话,乖巧,其实反倒增加了孩子的不安全感。温和地对待孩子,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3、我们要做一个可靠、信守承诺的父母
可靠的父母,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信任感,从而能更自信地探索世界。如果父母给孩子的感觉是不可信任的、不靠谱的,那孩子内心会充满疑惑和防备,对外面的世界缺乏安全感,表现的谨慎、畏缩。
父母制定规则并信守承诺,这意味着只要孩子遵守规则,就可以得到预期的结果。这能让孩子感受到很多事情是可预测的,内心是笃定的,从而获得更好的安全感。
如果父母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不守承诺;那孩子会觉得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会得到什么结果。这种心态下,孩子可能会对父母感到害怕,因为他们无法预测父母的反应或行为。
久而久之变得内向、没有自信;又或者变得挑衅、无理,因为他们觉得规则是没有意义的,就算遵守规则,也并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于是蔑视规则,作出挑衅行为。
现在很多小孩都是家里的“小皇帝”,被家长各种伺候和照顾,渐渐的也就养成了十分蛮横的性格,甚至有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还爱扔东西。对于孩子这种脾气暴躁,还不爱惜东西的性格,家长应该如何去教育和引导呢?
宝宝爱扔东西怎么办
1、不要对孩子扔东西抱有过于关注的态度,也不要斥责孩子。孩子刚开始扔东西的时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如果你再三提起、再三强调或者斥责孩子的话,会使这件事情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2、告诉孩子你不喜欢他这样到处扔东西,扔掉的东西会被损坏,还会丢失,有可能以后都不再回来了。必要的时候,把孩子扔掉的东西藏起来,给他一个惩罚,下次他再扔的时候就会考虑能不能再拥有的问题了,再扔东西的时候也不会那么不乖了?
3、家长可以不去捡拾宝宝丢弃的东西,在宝宝看不见家长的范围实行可监控的隔离,即限定他呆在一处稍小的安全的范围内,时间由家长根据宝宝的情况掌握。隔离结束后,一定要让宝宝明白为什么他被隔离,大一点的宝宝应让他自己表述出来。
4、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而是蹲下来,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逐渐冷静。当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被父母理解的,关心呵护的,他就会有充足的安全感,慢慢地,孩子就会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绪,并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5、孩子任性根本原因是孩子内心没有一个规则,他只是在顺从自己的原始欲望。所以在合适的年龄为孩子建立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东西真不是“大了自然就懂了”,要从小告诉孩子,规则就是规则,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
宝宝爱扔东西的原因
原因一:无论宝宝多大,偶尔也会有一种冲动,想狠狠地扔东西,借以发泄自己的挫败或怒气。宝宝并不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当他发现这样的行为能让自己感觉好受一些,就会在遇到坏情绪时再次重复。
原因二:孩子有了抓握能力,投掷能力时他会感觉到惊喜;当他看见自己奋力一扔,就能够让手中的东西飞离那么远,就有一种成就感。
原因三:一般孩子没耐心、脾气大是因为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失去了自己的掌控性。比如孩子正在看电视,而妈妈突然把电视关了,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看电视,所以就会做出发脾气扔东西的行为。
孩子爱扔东西发脾气怎么教育
第一、孩子往往会去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就应该为孩子做一个正确的“领路者”,让孩子健康成长。如父母每当下班回到家之后,东西不乱扔,如果乱扔之后,也要及时的收拾起来,那么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之后,长此以往,孩子也就会养成东西乱扔之后主动收拾的好习惯。
第二、帮助孩子说出感受,描述你所看见的问题。“我看到你生气了,还把东西扔到了地上。”孩子可能不说话,也可能会哭,给他一点时间平复心情。
第三、告诉孩子乱扔东西是不对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发泄生气的情绪,比如在纸上乱画、跺脚、在没人的地方喊叫等等,只要是不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方式就可以。
第四、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爱发脾气的孩子家长也要制定相应的处罚规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发脾事不是什么大事而过度包容孩子,有句话说得好:“稳定的情绪,是最好的教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