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当孩子进入高中阶段,意味着孩子就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这个时候必须要将全部的经历都放在备战高考上面,但是有很多的孩子在初中的时候成绩并不好,那么孩子在高中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成绩呢?
在高中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成绩
1、不能忽视做题的重要性
很多同学认为,上课听懂了就会了,其实不然,只有做题才能复习知识点并发现不足。同时做题锻炼的是一种考试的应试能力,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可以从课后题中体现出来,如果及时改正,成绩就会有所提升,就是你刷的这些题没有在现实中运用,没有整理好自己的错题集,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忘掉了。
2、学习榜样
在高中时期,如果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想要提高成绩,那就需要定一个小目标,可以在班级里或者年级里寻找一个学习榜样,然后自己通过努力向榜眼看齐。因为有了学习目标,而且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目标,就能给自己增长自信心,但是要记住你所选榜样的成绩不要跟你有太大差距,不然可能会打击到自己。
3、避免无效学习
高中的学习是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学习的知识内容和学科都非常的多,所以就会有很多需要大家去研究和复习的内容。
所以大家在复习或者是学习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做相近的内容,否则这就是在做无用功,影响了学习进度,学习成绩也没有办法提升,所以大家要避免这样无效的学习。
4、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所有高中生都需要养成的能力。高中教材上的知识点难,而且很多知识点不易理解。如果不自主学习,上课的时候直接听老师讲课,很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听不懂老师讲的知识点。所以,高中学生要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自觉主动地学习高中知识点,将不懂得的知识点攻克,避免薄弱知识点堆积。
5、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生一定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通过反复练习来总结问题,然后找到解决方法,通过不断积累,总结出学习方法。就拿英语来说,很多人无法攻克记单词这个难题,其实背诵单词是需要技巧的,大家可以结合语境去记忆,或者根据单词的后缀去记忆,有了方法才能高效快速记忆单词,总之,高中生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叹,现在的孩子脾气真大。有情绪了,不管在哪里,该哭哭该闹闹,怎么哄怎么说都不行,大人都感觉丢人,想给拎回家,有些家长急了直接的就想打孩子,过后还得哄,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那么孩子控制不了情绪怎么办呢?
六岁的孩子控制不了情绪怎么办
1、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要做的不是斥责孩子说:“不要哭!”而是让孩子充分表达情绪。
2、教会孩子表达情绪的第一步是需要家长给孩子安全感,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他,安抚孩子过度极端的情绪和想法。
3、父母以身作则。家庭中,亲子之间存在很多亲密沟通,父母可能不经意的一些行为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波动,想要孩子的情绪稳定,父母需要从自身做起。
4、情绪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战,而孩子情绪很容易高发在与小朋友的玩耍之中,主要是因为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得认识与理解。爸爸妈妈多多的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际,哪怕发生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孩子就学会了如何在与他人交往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冷静。
5、孩子因为生气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扯坏,比如孩子在与小朋友争执的时推倒小朋友,等等,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需要为情绪失控的行为负责,向小朋友赔礼道歉。经过几次这样的负责行为,孩子自然会记得,情绪失控的后果,也就慢慢的学会自我控制。
孩子有情绪很正常,当孩子控制不了情绪时,父母重要的是帮助孩子用最有效的方式表达情绪,直到孩子最终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情绪为止。
零到六岁是孩子性格和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引导和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可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甚至误解孩子的行为,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成长敏感期,家长要重视孩子零到六岁的重要敏感期,那么零到六岁孩子敏感期以及表现有哪些呢?
零到六岁孩子敏感期以及表现
1、感官敏感期(0-6岁)。
感官包括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等多个方面,宝宝的感官敏感期更需要家长用心呵护。三岁前,宝宝的“吸收性心智”能够帮助宝宝吸纳感官得到的信息,而三岁后,宝宝就会通过感官感知所处环境中的具体事物,家长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为宝宝的感官发育提供帮助。
(1)0-3个月,在婴儿胸上方20-30厘米处悬挂色泽鲜艳的玩具,引导婴儿视线跟随玩具变化;抓住婴儿的手,帮助婴儿触碰、抓握悬吊的小玩具;播放舒缓的音乐,做好早期的音乐熏陶。
(2)3-9个月,多听儿歌和音乐,做婴儿抚触,给宝宝听各种声音,不同的物体、不同的动物等等。
(3)1.5岁前,给宝宝听有规律的声音,旋律、节奏、不同的音色、音调等等,提高宝宝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引导宝宝观察身边的人、事、物。
(4)1.5岁后,带孩子多听多看,给孩子合适的接触机会,音乐、图画等等都是促进宝宝感官发育的好帮手,帮助宝宝识别色彩也是这个时期必定要做的事。
注意:感官敏感期宝宝最重要的还是多听多看多触碰,有机会就多带宝宝走出家门,不同的环境可以给宝宝不同的感官体验。
2、细微事物敏感期(1.5-4岁)。
细微事物敏感期发生在宝宝的1.5-4岁,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于大人经常忽视的东西能够敏锐捕捉,如昆虫、小图案等等。
如果你教过宝宝虫子、蚂蚁等等词汇,你会发现宝宝总是在你没注意到的时候叫你,指给你看:“虫虫!虫虫”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呵斥宝宝不该用小虫子打扰你,这是宝宝在向你分享自己的发现,这时的呵斥只会打击宝宝的积极性。
细微事物敏感期是家长锻炼宝宝观察力、细心程度的好时机,前几个敏感期中提到的串珠、捡豆豆等都是训练宝宝观察力的好办法。
注意:警惕宝宝误食精细物体的同时,不轻易阻止宝宝的观察和研究。
3、动作敏感期(0-6岁)。
动作敏感期是宝宝由动作促进肢体、智力发育的阶段。适当的训练可以促进宝宝肢体协调,但过度的训练却会起到反效果。
(1)0-3个月,保护为主,尽可能避免宝宝头部用力过度受到伤害,宝宝能够自主抬头之后,可以适当的加上仰卧、抬头、竖头训练。
(2)3-6个月,尚且不能翻身的宝宝可以适当的加以侧翻训练,坚持做婴儿操,确保宝宝安全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游泳运动。
(3)3-9个月,为宝宝提供积木、滚动玩具等等,训练宝宝的抓握和倒手能力,依旧坚持婴儿操;提供积木和细小的物品给宝宝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促进宝宝精细动作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
(4)1.5岁前,创造宝宝独立行动的机会,如喝水、吃饭,协助宝宝穿衣、穿鞋等等,鼓励宝宝多走动、上下楼梯,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训练宝宝,通过自主的行动训练宝宝肢体协调能力。
(5)2岁前,还可以陪宝宝练习扔球、滚动球、踢球等动作;教宝宝学习跳跃,鼓励宝宝跑动、跳跃,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吃饭等都可以慢慢的让宝宝独立进行。
(6)3岁前,鼓励宝宝跑、跳,叠积木、叠小套桶、盖瓶盖、串珠等等小游戏都可以陪宝宝进行,活动性游戏和适合宝宝的运动器械都可以培养宝宝动作协调性。
(7)学龄前宝宝,家长需要指导宝宝的坐、立、行姿势,提早预防不正当坐姿导致的骨骼发育问题,从协助宝宝穿衣到让宝宝尝试独立穿衣。
注意:宝宝动作敏感期最需要避免的就是过度训练,过度训练不仅不能对宝宝的身体发育有所帮助,反而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伤;此外,所有活动都需要在确保宝宝安全的前提下,如串串珠等游戏,一定要在家长的看护下进行,防止宝宝误食发生危险。
4、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天生带有语言敏感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为宝宝将来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家长们可以通过这些训练促进宝宝语言发育:
(1)0-3个月,引逗婴儿发音,调动婴儿语言方面的积极性。
(2)3-9个月,用清楚、慢速的语言与婴儿说话,提供宝宝学习的机会。
(3)1.5岁前,加强与宝宝的交流,对话、唱发音清楚的儿歌,为宝宝提供一个学习与发挥的语言环境。
(4)2岁前,多与宝宝交流,发音清晰。
(5)2.5岁前,创造宝宝说、问的条件,提问、对话等等,面对宝宝的问题,尽可能多的用语言回答,避免使用手势代替语言。
(6)3岁前,教宝宝唱歌、读书、背诵,简短的古诗词、郎朗上口的儿歌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7)3岁后,宝宝上学了,除了在课余时间多与宝宝交流外,其他的交给更专业的老师吧。
注意:宝宝在语言敏感期会模仿家长的语言,切忌言语粗鄙,避免孩子下意识的模仿并记入潜意识中。
5、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总有人说多带宝宝与同龄小伙伴玩耍,对宝宝以后的社交有好处,实际上,两岁半以后的宝宝才会慢慢开始有真正的社交。两岁半左右的宝宝会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产生兴趣,这也宣告宝宝社会规范敏感期的到来。
在这个时期,家长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日常生活教给宝宝正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貌用语也需要逐步教给宝宝。
家长亲身示范,并将礼貌用于平常的待人接物,是对宝宝社会规范敏感期最好的教育。家长见到长辈打招呼,哪怕宝宝第一次不开口,也会在心里记得,见面需要打招呼。
6、秩序敏感期(2-4岁)。
秩序敏感期需要家长们为宝宝建立一个有秩序的环境。蒙台梭利观点中,宝宝对秩序的要求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缺乏一个有序的环境,宝宝便缺乏感知各种关系的基础。宝宝从环境中建立内在秩序的同时,也是在逐步建构自己的智能。
事实上,宝宝在秩序敏感期极易出现不安感。在秩序敏感期,宝宝希望建立的秩序如果得不到满足,会暴躁,宝宝所处的环境如果缺乏秩序感,会烦躁,宝宝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会害怕,会哭泣。
这些办法可以助宝宝平稳度过秩序敏感期:
(1)1岁后,开始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不能因为秩序敏感期出现在2-4岁后,就忽略初期的秩序建立。
(2)发现宝宝开始要求将某件物品放在特定位置后,确定宝宝秩序敏感期到来,尽可能满足宝宝的秩序感。
注意:不轻易破坏宝宝的秩序感,如宝宝的作息规律,如果在秩序敏感期到来之前,已经培养了一个规律的作息,不要轻易破坏,否则会增加宝宝的不安感,对宝宝的智能建构不利。
7、书写阅读敏感期(3.5-5.5岁)。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3.5-4.5岁期间,会产生对书写的敏感,之后则会慢慢产生对阅读的敏感。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采取这些措施,逐步构建宝宝的书写、阅读习惯。
(1)提供充分的涂画、书写空间,教宝宝握笔的正确姿势,最好是示范书写,供宝宝模仿涂画,加以适当的指导,不要因为宝宝错误的握笔方式而对宝宝发脾气,那会打消宝宝的积极性。
(2)准备有趣的图画书,培养宝宝对图书与文字的亲和力(事实上,这一点在宝宝两岁时就可以开始),鼓励宝宝自主的画画。
(3)尽可能准备多一点宝宝感兴趣的绘本、图书,供宝宝选择和阅读,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
注意:宝宝的阅读习惯需要逐步培养,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宝宝明确表示此刻不想阅读,不要强制,否则可能会导致宝宝厌恶阅读。
五岁的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写作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应该陪伴孩子,多教教他,养成习惯之后你就会比较轻松一些。
五岁的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
第一,孩子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
我们可以引导我们的孩子做一会儿家庭作业,然后适当的玩耍一会儿,放松放松,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劳逸结合,等休息够了再去做作业。这样可以让孩子不至于太劳累,也不至于对作业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第二,放大孩子的优点。
我们要告诉孩子你真的很棒,要用适当的话语鼓励孩子。孩子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心理暗示,感觉自己真的很棒。
其实这种心理暗示从小培养就会很好,因为这种好的心理暗示,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会让孩子有自信,那这以后的生活以及各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学习不可操之过急。
我们会看到有些家长就是要求孩子一回家就马上写作业,只有写完作业以后才能干别的什么什么什么事,其实这种方法是非常不对的。
学习本来就是一种有过程了,不可以操之过急,我们在此之间要享受这个过程,再这个过程中会有艰辛,也会有开心,遇到问题我们会烦,会思考,但是解决问题之后,我们也会很开心,很明朗。所以我们要享受学习这个过程,不可以操之过急。
第四,做一个功课计划表。
我们都知道孩子会有很多门功课,有语文,数学,英语各种各种科目的作业。我们可以给孩子列一个计划表,告诉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根据具体的时间,根据孩子思考的能力来确定。
比如孩子回家以后,晚上可以在晚上七八点的时候做数学题,因为到十点以后,孩子的思维肯定会很混乱,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题放到后面,这样孩子也会越做越开心,越做越轻松。
第五,经常改变学习环境。
我们可以给孩子多改变一下学习环境,让孩子感觉学习环境变了,然后很新奇,新奇过后会很开心的学习。但是至少我们也要注意学习环境很安静,很温馨,这样才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能力。孩子开心以后,自己的思维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可以很高兴的学习,很开心的学习。
第六,不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
我们不可以根据自己对的老师的印象而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因为我们会先入为主,然后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就会感觉我们说话大多都是对的,也会对这个老师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我们要孩子对老师有一个很好的印象,而且如果孩子喜欢这个老师的话,也会爱屋及乌的喜欢的喜欢她教这一门功课。
两岁孩子说脏话骂人的行为可能是出于模仿,家长需要注意避免孩子接触这样的行为。孩子说脏话都是学着说,大人怎么说或其他小朋友怎么说他就会学着说,如果家长有这不好的习惯要赶紧更改一下。我们可以和小朋友说这是不好的习惯要更改,顺便和自己孩子说小朋友好的我们要学,不好的不能学,否则要学坏,大人不喜欢这样的孩子。
两岁孩子说脏话骂人怎么办
1、冷处理。
孩子一说脏话,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发怒斥责,其实孩子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脏话是什么意思,他只知道他一说就会引起爸妈注意,得到关注,慢慢的就把脏话当成了一种吸引爸妈的工具,养成习惯,一想被关注就说脏话。
对此,爸妈不要着急斥责孩子,先冷静下来,看孩子是否真的知道脏话的含义,不要对他采取态度或者行动。漠然视之,装作没听到,慢慢他觉得无趣就不会再说了。
2、解释引导。
别觉得孩子小,和他讲道理他听不懂,或许孩子真的听不懂大道理,但他却知道什么是好坏、什么是该不该。父母告诉孩子这些脏话是不好的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和不喜欢,孩子就会知道为什么不能说脏话。然后爸妈还要对孩子加以引导,教孩子换个说法,甚至可以立个规矩,不能说脏话。
3、以身作则。
孩子说脏话一般都是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家长自己要做好榜样不说脏话,同时如果身边有人在孩子面前说脏话或者教孩子说脏话时,父母要严肃告诫他们,避免带坏孩子。
4、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
如果孩子长大一点了,仍有这种行为,可以先尝试“订立规则”,规定宝宝不能再说粗口,如果犯规就要受到小惩罚,要注意惩罚的度,过度会让他反感,只要给点惩罚让他学会反省就好;当宝宝做到时,及时给予表扬。
当孩子总是故意在说脏话,多次劝告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父母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小处罚来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都说爸爸妈妈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会在他们的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很深的烙印。作为父母,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孩子明事理识对错。我相信只要我们尽力去教导孩子,他们都会是讲文明的好孩子的。
孩子发脾气打人,就是因为孩子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如果用打回去的方式,既不利于孩子情绪表达,也无法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导向。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了,那么三岁孩子发脾气时家长怎么处理呢?
三岁孩子发脾气时家长怎么处理
1、让你自己先平静下来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而且,当你平静时,你将会对你的孩子的激烈情绪做出更有效的回应。花点时间做深呼吸。一旦孩子处于安全状态,你就可以离开几秒钟让自己想出办法。要尽一切可能来保持和善而坚定。
2、保证安全,防止损伤
虽然发脾气可能是和小孩子一起生活的一部分,但损坏物品和身体伤害却不是。明智的做法是将孩子带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或者,如果是在公共场所,则可以带到一个僻静的角落。不要大声喊叫或说教,要平静地将孩子可能会扔或损坏的物品移到他够不到的地方。
3、不要纠结于孩子的行为
发脾气很少会像看上去那样是针对你的。要记住,你的孩子不是蓄意的或者“坏”,而是缺乏完全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4、先让孩子冷静下来
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安静舒适的角落,情绪激动的家庭成员可以独自去这里冷静。在孩子冷静期间,建议家长不要去安抚或指责孩子,此时的安抚或指责会助长孩子的叛逆行为。坚持住,直到孩子安静下来。
5、坚守原则,不让胡闹达到目的
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坚守原则并且坚持到底,不能因为有人在场,孩子哭闹得厉害就满足孩子了事。父母要用行动告诉孩子“发脾气、哭闹是达不到目的的”。
当孩子有发脾气摔东西的行为时,家长们一般会采取两种方式:要么忍要么打。两种方式都比较极端,一味地忍则可能会让他们更加懂得利用“发脾气摔东西”来满足内心欲望。
一味地打则可能会伤害亲子感情、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严重的可能造成性格缺陷。那么三岁孩子发脾气扔东西怎么办呢?
三岁孩子发脾气扔东西怎么办
1、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需要及时对孩子的情绪进行疏导,有情绪可以发泄,但是需要注意正确的发泄的方式。
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情绪化的时候需要进行耐心的疏导,了解孩子心里的需求,并且告诉孩子有什么事情都需要通过语言沟通来表达,而不是通过极端的行为来表达。
2、家长需要接受孩子的情绪,但是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一定要指出。有情绪可以原谅,但是错误的行为不应该被纵容。因此,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够做,而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3、家长需要耐心与孩子进行沟通,并且在此过程当中需要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明白扔东西、打人等不良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不应该以这样的形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4、如果孩子动不动就开始打人、咬人,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以及意愿。有一些孩子或许会误认为暴力是一种非常勇敢的表现,家长需要及时的制止并且提醒自己的孩子,暴力是故意伤害他人的错误行为。
5、家长们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很多的事情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放弃的话后果需要自己去承担。如果孩子还是怕苦怕累、没有什么恒心的话,家长们可以通过讲名人的故事来督促孩子改掉这一浮躁的问题,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五六岁的孩子玩手机的危害。现在的小孩子接触手机的年龄越来越小了。一些家长为了省事,孩子一哭闹,就把手机塞给孩子,孩子立马安静下来。如此一来,孩子确实不闹了,家长也省心了,但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玩手机给五六岁孩子带来的的危害。
五六岁的孩子玩手机的危害
1、妨碍大脑发育
小孩大脑发育尚不完全,如果频繁使用手机,被外界因素刺激,容易导致大脑发育不全。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自主神经调节能力还不强,看到手机里的消极画面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焦虑、不安等。
2、阻碍身体发育
小孩频繁玩手机,大量的电磁辐射对生长发育不利,甚至还会引发哮喘等多种疾病。爱玩手机的孩子,通常也没什么时间去运动,而缺乏运动,容易导致孩子长不高、肥胖和免疫力低下。
另外,小孩经常玩手机,活动少了,容易引起身体发育推迟、运动功能低下、长不高等。若小孩长时间握着手机,手部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影响手指的发育。如果小孩喜欢低头玩游戏,对颈椎伤害也很大,容易导致脊椎变形,造成的损伤都是不可逆的。
3、引起视力下降
孩子频繁玩手机对视力影响尤为明显。有数据显示,小孩连续玩手机20分钟,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视状态。另外,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而正常值是15-45秒,如果少于10秒,为病态。
生活中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身边孩子们戴眼镜的年龄似乎越来越提前了,从前一般到了中学近视眼才多起来,现在已经提前到了小学阶段,甚至更早的也有。
4、导致睡眠障碍
研究发现,过于明亮的手机画面会影响孩子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孩子睡眠障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健康机构调查后认为,手机光线比日常灯光对孩子的睡眠影响更大。如果孩子睡前看手机,普遍要在39分钟后才能入睡,而普通小孩28分钟内即能入睡。
5、手机耽误孩子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五六岁的孩子玩手机危害多多。家长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多多陪伴孩子做些体育活动,免得孩子去手机里寻找被爱的感觉。
6、影响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手机本来是为了人与人能更好联系而诞生的工具型产品,但现在很多孩子只与网络上的朋友聊得火热,却在现实中变得少言寡语,十分冷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不利。
两岁孩子敏感期的表现有什么?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爸爸妈妈的小天使,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天赋和个性都是唯一的,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敏感期。作为家长尽最大的可能运用好孩子的敏感期,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顺应自己特性的成长过程,以便于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更淋漓尽致的展现自己。
三岁孩子敏感期的表现有什么
1、语言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几乎伴随着孩子整个幼年时代,从他开始咿呀学语,到流利的讲故事,这都得益于他语言能力的发展。但是同样是说话,有些娃能出口成章,有的却连日常对话都说不利索,差别非常的大。
所以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家长要多跟他说话、讲故事,平时也要对他多说一些激励的话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孩子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也就能“出口成章”了。
2、口腔敏感期。处于口腔敏感期的孩子,就像一个“小吃货”,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把手放进嘴里,而且还吃的津津有味。很多家长在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第一时间去阻止他,认为手上都是细菌,吃了会有问题。
可家长的这种阻止往往会给他留下“阴影”,他本来是在通过口腔去探索世界的,家长的打断,只会让他放弃探索的欲望。所以孩子在口腔敏感期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多加干涉,如果真的害怕他吃入细菌,那就在他吃手前用宝宝湿巾把他的手擦干净。
3、动作协调敏感期。动作协调敏感期,主要是让他学会控制大脑,自主做选择和决定,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会不断的反馈给他下一个步骤。大动作的协调性发展的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宝宝拍、打、捏等精细动作的发育。所以在这一敏感期,家长要学会放手,拒绝包办,给他足够的发展空间。
4、触觉敏感期。孩子的手指中都藏有智慧,从出生开始,他就在不断的训练着自己的手指,从抓握到左右手交换物品,都是他通过触觉来认识世界的方法。而且经常接触外部事物,不仅会刺激他的探索欲,还会促进他的智力发育,所以在触觉敏感期的时候,家长要尽自己所能让他多接触一些东西。
5、秩序敏感期。有些妈妈对娃的执拗很头疼,比如下楼梯,如果家长把他抱下去,他就会哭闹,非要回到原来的位置,自己重新下来。其实,这是因为他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在他的世界中,有秩序的东西会让他有安全感。
如果这种秩序被刻意打乱,他就会崩溃哭泣,所以要想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家长就不要跟他死磕到底,应该和他一起去建立“秩序感”,这样才能让他感觉到安全。抓好孩子这几个敏感期,家长不仅会理解孩子,还能充分发挥孩子主动学习的契机,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从而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来支持孩子的成长。
Copyright © 2015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