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孩子成绩之间的差距是学习习惯导致的,如果孩子平时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细节,那么成绩自然也能不断提升,成为班级中的优等生。很多孩子的年龄还小,会养成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一定要督促好。
不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无计划
不会主动安排自己该学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走。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学习有条不紊自然事半功倍。
2、学习时间不固定
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多学一会儿,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也学不进去。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知识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效率很低。
3、学习不定量
平时该学的没学好,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知识他还欠帐。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4、学习马虎
上课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快速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试卷中。
马虎在孩子中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坏习惯,如果家长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5、学习时一心二用
学习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基本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6、不懂的东西也不问
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不会的东西从来不向别人请教;学习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孔子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况且还在求学中的学生。家长要提醒和鼓励孩子多向别人问问题,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1、一次一个
一次只谈论一件事情,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习惯越差的学生,越不要急于求成,想一次把很多方面都做好。贪多嚼不烂。从一个开始,做扎实了,真正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之后再开始下一个。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次只聚焦一个问题,精力更聚焦,更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2、学会阅读
要学会速读和精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或者一个单元的目录、图解和插图,提前了解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要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
3、合理安排
该做啥时就做啥,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
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要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比如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
4、善做笔记
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特别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能及时整理笔记,对老师强调的重要知识点格外注意,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么问题。
该如何让孩子好好学习
方法一:不要勉强孩子。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成绩不好,家长不要整天勉强孩子读书,也不要将孩子跟其他孩子作比较,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叛逆,更加学不好。
方法二:家长做好自己,给孩子做榜样。有些家长自己天天抱着手机刷视频笑得抽筋,却不让孩子放下手机别玩游戏。自己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读名著。自己脏话连篇撒泼耍赖,却要求孩子懂礼貌守规矩。
这些做法都是缘木求鱼,不可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家长做好了才有资格教育孩子,如果家长做不对做不好,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
方法三:给予孩子无条件地爱。有的家长考好了就给孩子奖励,考得不好就冷言冷语,这种做法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如果做不好,父母就不爱自己了。因此当孩子做了错事儿,或者有了问题,就不愿意跟家长说。报喜不报忧,会错失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机会,时间长了会导致他出现大问题。
Copyright © 2015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