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跟孩子沟通首先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千万不能高高在上,甚至总不理解孩子已经成熟、长大,有可能让孩子觉得没有办法与父母交流、沟通,甚至觉得父母无法理解自己。
跟孩子沟通的最佳方法
跟孩子的沟通一定要掌握以下的方法和技巧:
1、一定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千万不能高高在上,甚至总不理解孩子已经成熟、长大,有可能让孩子觉得没有办法与父母交流、沟通,甚至觉得父母无法理解自己。
2、一定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尤其是当孩子已经有独立意识时,一定要多包容孩子的念头,然后让孩子勇敢表达,有更多的机会表达。
3、也要使用技巧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有效缓解沟通不畅的问题,比如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同时对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多给予一定的肯定,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当孩子有一些非常好的念头时,这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勇敢去做,而不是总给孩子泼冷水。
父母和孩子沟通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多说教,少倾听
许多家长和孩子交谈时,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时间一长,孩子渴望交流的愿望便会被压抑住。
误区二:喜欢使用强硬的措辞
许多家长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以至于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静,“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常常挂在嘴边,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误区三: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许多家长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观点往往与大人是不同的”这个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缺乏足够的耐心,他们往往在未听完孩子的话就发火,或者把孩子对某事的态度或看法说成是小题大做,这样,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难对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
误区四:不懂把握时机
许多家长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例如,当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就插进去打开话匣子,或者孩子刚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家长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孩子沟通等,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的抗拒和不满。
误区五:漠视孩子的自尊
家长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对的,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忽视孩子的意见。无论孩子的意见如何,让他发表出来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是孩子至少被征求过意见,他会更易于接受最后的决定;二是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许多家长在“关键”问题上总喜欢“封杀”孩子的意见,这就抑制了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欲望。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首先,你要全神贯注地聆听。
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而言至关重要。听年幼的孩子说话和听成人说话有所不同,你需要同时用你的眼睛和耳朵去关注他。你甚至可能需要蹲下来和他的视线齐平,以便能直接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地关注着他。此外,良好的聆听不仅意味着要注意孩子所说的话,也包括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聆听,认同孩子内心的情感,给机会让孩子多说说他们内心的困扰,他们可能会感觉没那么困惑,也能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情感和面临的问题。
第二,要接纳和回应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他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比较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会让他感觉更糟糕。父母可以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孩子的感受。
比方说,当你孩子因为心爱的玩具摔坏了而哇哇大哭的时候,你可以承认并接受他的情感:“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吗?”这样说可以帮助他知道并记住,内心的这种感觉原来叫作难过。他还会由此得知人们在难过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渐渐地他便能够判断别人的情感了,他也会知道如何去应对自己的情感。
第三,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如果父母能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的消极情绪也会更快地消失。
比方说,孩子生病去医院打针,他觉得打针疼死了。父母可以这样回应孩子:“听起来你真的很痛,你一定希望再也不要打针了!如果有人能发明一种无痛治疗法,那该多好啊!”
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