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孩子厌学可能有很多原因:学习压力大、学习不规律、学习缺乏趣味等。针对厌学问题,可以找出孩子厌学的原因,家长可以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使孩子爱上学习;家长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初中生为什么不愿意去上学
1、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学习?孩子的学习是被动的,一是家长要求孩子要去学习,二是看到大家都要去学习,只能随大流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差。
2、痛苦体验: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家长或者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不够,孩子在学习中都是痛苦体验,现在初中了,自我意识觉醒了,就想反抗。
3、心里抵触:小学阶段的课程相对少,作业比较简单,孩子可以比较容易的完成,就有自己玩耍的时间;初中的课程比较多,难度较大,作业量大,把孩子原来玩耍的时间都挤压了,孩子心理大大抵触,厌学情绪就上来了。
4、信心不足:小学阶段没有养成吃苦、勤奋努力学习的习惯,到了初中面临中考,孩子学业竞争压力山大,老师家长都无比重视,不努力不行啊,看到自己现在学业落后,信心不足,产生厌学情绪。
5、伙伴影响:初中阶段,孩子的伙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可能孩子的某个伙伴负能量太多,厌学情绪会互相感染。
6、其他因素:这些分析不一定全面,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家长要好好了解孩子的状况,家庭教育是根,是内因,要重点分析。
初中生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更加独立自主和表达自我的机会。
孩子的青春期这一阶段,家长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赞美,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满足孩子追求卓越的渴望,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家长将看到他们更好的表现。
第二,家长与孩子建立友谊,培养孩子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关系。
孩子之间应该成为朋友,孩子与家庭成员,甚至家庭成员之外的人也应该成为好朋友,家人之间本就应该彼此信任,家长信任孩子,孩子应该信任父母和教师。家长没有真正理解同情和信任孩子,孩子可能视家长为敌人。
第三,树立孩子自信心。身处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喜欢扮演英勇无畏、果敢自信的形象,但也有些孩子面对困难时望而止步,他们对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成人信心不足,家长鼓励孩子的行动,对于成长过程的错误家长学会理解,不要总是用俯视角度看孩子。
第四,家长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和学习计划。缺乏目标的学习是被动学习,家长帮助孩子制定相对较为简单的目标,实现的几率比较高,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动力,而一旦达到了目标,内心的自信也会得到提升,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来贴近更多的大目标,自然也会帮助自己变得更好,激发自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厌学情绪被正能量以及自信心从内心当中抹除,成为一名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好孩子。
初中阶段,孩子心理的常见的变化:
追求成熟,模仿大人
步入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逐渐向独立、成熟方向发展。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具体的行为内容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十分渴望学校、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认同他的改变。
但是毕竟年纪尚小,缺乏社会经验,依然稚嫩青涩,会在一些言谈举止上模仿大人,由于判断能力较弱,如果引导不得当,可能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养成不好的习惯。此时,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往往展现各种矛盾,家长要及时化解。
抵触父母,信赖朋友
这个阶段,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么信赖父母,面对父母的说教会产生抵触情绪,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甚至包括在学校对待老师的态度,也增加了批评、怀疑的成分。尤其是遭受批评时,逆反心理更强,不愿听取父母、老师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家长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同时,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变得“重义气”、“够朋友”,渴求友谊,主动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此时,家长们要注意,不要让孩子与品行恶劣的人做朋友,帮助孩子提高甄别能力。
自尊心变强,自我意识觉醒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家人、老师等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会对生活产生美好愿望,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内心极度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同,平时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在课堂上或者体育活动时积极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外界的赞许;平时讨厌家长、教师们的指责,反感他们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较少地考虑他人感受。
思想变化快,情绪不稳定
初中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周围事物,但是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往往有些偏执,尤其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丧”文化。
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考好,便完全被一种无助、抑郁的情绪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情绪变化,在察觉出孩子心情不对后,及时找孩子沟通,努力疏导他们的消极情绪。
孩子的心理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为大家列举出了比较常见的四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帮助。
Copyright © 2015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