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首先要跟老师沟通,了解一下平时老师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其次是跟孩子沟通看看孩子为什么怕老师,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或者说平时调皮捣蛋,老师对孩子非常严厉,这些都需要去了解,通过对老师和孩子了解到的信息,在去和老师共同想办法解决孩子不愿意去上学的问题。
孩子害怕老师批评不愿上学怎么办
分析一下原因,对症下药,主要可能有几点:
一、不遵守规则。例如:上学迟到早退,上课爱讲话,做小动作,打瞌睡,吃零食,等等。这些问题老师发现不要立刻批评,而是课后私下告诉家长,家长在家提醒和教育;
二、作业不及时完成。该做作业时不做,或者拖拖拉拉,效率太低了,这都是学习习惯不好,老师也告诉家长,让家长一定要督促辅导,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
三、平时胆小,不合群。这种情况需要与老师沟通,一起鼓励,创造机会让孩子逐渐融入班级和同学,有问题敢于向老师反映和请教,老师热情回应,态度和蔼可亲,多表扬鼓励,培养自信心,慢慢融入集体。
孩子不愿意上学,家长怎么引导
一、家庭中要营造一个学习气氛。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有阅读习惯的民族。孩子从生下来后父母就会读书给孩子听。从小就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我们父母成天抱着手机而叫孩子去好好学习的时候,孩子肯定是不服气的。他的心也跟随着你的手机飞过去了。如果你经常带孩子去书店,给孩子买些书,在家陪孩子一起看书,让家庭成员一起分享书里的知识。那么你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影响到孩子。
二、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去命令孩子要好好学习。兴趣从父母对事情的态度产生而来。如果你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敢兴趣,孩子也难以对事物产生兴趣。如果父母每天关心新闻的话,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一下新闻,让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孩子就能在新闻中用心去了解一些知识,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掌握一些语言的技巧。当我们带孩子出去旅游时,孩子就有机会了解大自然,懂得一些当地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等。还包括了地理、历史、美术和音乐等等文化内容。兴趣从生活中来,广泛的兴趣,会让孩子产生想学习了解的冲动。
三、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要多鼓励,少批评。成绩好象是每个家庭都非常关心的一件事。然而,家长不能只关心成绩,而要关心孩子背后的努力和困难。也许孩子真的很用功了,只是这次考试比上次题目要难,所以没考好。或是有些知识点没搞清,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而不是去批评指责和唠叨孩子。那样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会逃避学习。当你对孩子说:“宝贝,没关系的,我们相信你努力了。也相信你下次会进步的。”然后抱抱孩子,孩子的心情一定不一样,他会暗暗努力争气的。
四、孩子学累了要允许孩子休息、放松。孩子并不是学习的机器。我们也会有累的时候。你累了会干什么呢?会不会把手机拿过来刷一刷呢?在我的孩子学累了后,我就让她去玩游戏,并对她说:“嗯,你学习确实很辛苦,去玩吧!”孩子玩得可高兴了。等她玩了一下后,我再温和的提醒她时间,提醒她还有什么学习任务?她也不会跟我对着来。因为我对孩子表现出的理解使她放下了心中那根刺。留点时间给孩子,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理解很重要。
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学习
第一,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笔者以为主要应该做到: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一个家庭内部的教育信念、文化素养、生活经历、精神面貌,都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首要的关键影响。在一个同心同德、文明和睦、体贴理解、积极乐观、认真工作的家庭里,孩子自然性格开朗、团结友爱、自信自尊,勤奋学习。
第二,家长要树立好自身形象,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崇拜的偶像。实践证明:父母的操守品德、言谈举止,就像一面镜子,对孩子产生着无言而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如果父母认真工作,不断学习,孩子自然耳濡目染,就会热爱学习。有些父母亲自己整天混日子,却总喜欢不停地教导子女:“我现在就这样了,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你们可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能辜负了做父母的啊。”这样的父母,他的孩子如果能够真心热爱学习,我认为是一种奇迹。
第三,为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迁就是典型的教材。家庭也好,学校也罢,时时刻刻都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氛围。
第四,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道理各位都知道,在此不再赘述。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