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吧  >  问答中心  >  初二孩子要手机不给不学

初二孩子要手机不给不学

2025-02-19 13:42 134

已有1条回答

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背后的原因。父母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帮助孩子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同时,家长角色的转变也重要,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阻碍者。

初二孩子要手机不给不学

第一、放低姿态。

父母要放低姿态,不能以家长的强势身份对孩子进行心理施压。而要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层面上来,为与孩子沟通创造一个平等平台,使孩子逆反心理减轻。

第二、多跟孩子沟通。

当孩子出现厌学、沉迷手机的现象以后,家长首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去训斥孩子。要好好跟孩子沟通,让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是不想上学,还是因为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又或者是同学关系或者师生关系出现了问题,家长一定要及时的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第三、给手机,有条件。

千万不要一上来就采用武力收回,可以来个缓兵之计。就问孩子,给你手机能把学习搞好不,孩子为了得到手机,一般回答绝对不影响学习。再问那下次月考达到班上多少名,这个手机就持续给你,孩子肯定也是满口答应。但是在设立目标的时候千万不要高得离谱,就是我们所谓的先实现一个小目标,这样孩子才会心服口服。

第四、家长应该正确引导。

很多家长在接触手机的时候经常会给孩子玩游戏,会给孩子手机是用来玩游戏的的错觉。家长要花一段时间和精力告诉孩子,手机不是专门玩游戏的,还可以交友、看新闻、学习,通过合理的手段限制孩子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让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机。

第五、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之所以不爱学习爱玩手机,就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反倒是手机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家长要引导孩子找到学习中的兴趣点,比如孩子喜欢故事,可以用历史中的小故事吸引孩子,再比如孩子喜欢动手,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实验什么的,让孩子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才能主动的走进学习,放下手机。

第六、有规则的条件下玩手机。

如果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规则,会更好。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想,但最后要使孩子自己把办法提出来,然后我们表示赞同。要在和孩子关系和气氛都不紧张的时候找办法。

第七、家长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尽量少看手机多陪陪孩子做些户外活动,在做活动的过程中慢慢了解孩子的爱好和特点,从而就能慢慢的改掉孩子爱看手机的坏习惯。

第八、家长要保持耐心。

在调整孩子沉迷玩手机的习惯的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这样才能够对孩子实行一种持续性的督促,才更有助于帮助孩子完成习惯的改变。家长们的耐心也让孩子更加有信心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如果家长们过于急于求成的话,那么反倒有可能会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初二孩子沉迷手机,家长怎么拯救孩子

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给孩子和自己创造更多交心交流的机会,初二的孩子更需要心灵陪伴。给孩子和自己都放一个心灵的假,自己和孩子一起共同反思,放下架子,放平心态,坦诚的向孩子说说父母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真诚的道歉,并表达愿望,引导孩子进行自省。真正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明确自己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他的衣食保姆。

多关心其心理需求

初二的孩子一般十三四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处于青春叛逆期,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东西比较多,心理比较成熟化,但也容易遇事冲动,沉迷手机游戏,不喜欢学习。家长应该在了解孩子的情况后,主动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试着跟孩子沟通交流,慢慢来,即使跟不上他的节奏,也要耐心沟通。

尊重孩子

他已经上初二了,是个大孩子了,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也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他更多的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能支持自己,能尊重自己,而不是武断的强加,严格的教训。每个人都有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青春期孩子更希望被平等对待和受到尊重。父母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他成长的伙伴,成为他心理依赖的对象,成为他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他困惑的艰难进步历程中的扶持、帮助者。

初中孩子有什么心理特点

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