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一个是从自身找原因,一个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看孩子偷摸的内在心理是什么,是觉得你不会给他买?还是觉得怎么样?弄清楚这些会更好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小偷小摸屡教不改怎么教育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孩子之所以小偷小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父母必须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步帮助他们提高是非观念,一定要反复教育,让孩子们意识到小偷小摸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2、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物权观念
孩子还小,对物品所有权还没有正确的理解,分不清别人的和自己的物品有什么区别,所以才会拿了别人的东西而不自知。可见,要想避免孩子小偷小摸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尽早帮助孩子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注意,这个概念可不是光靠讲道理就行的,一定要在实际生活中一再用具体的物品帮助他们强化记忆。
3、给孩子的零花钱要适当
给孩子的零花钱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则,你走向的任何一个极端都容易催发孩子对金钱的欲望。其实,和周围其他孩子数目差不多,能让孩子心里感到平衡的零花钱数目就是最适合的。
4、不要忘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虽然孩子“偷”东西是无心之举,但在旁人看来,这可是非常严肃的问题。一旦孩子被人说成是小偷,那么,他们的自尊心肯定会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所以,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尤其是孩子已经改正之后,一定要告诉他们“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的道理,让他们不要因为曾经的过失,永远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抬不起头。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
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1、自己没有零花钱。
因为自己没有可以支配的零花钱,面对喜欢的物品,没有购买能力。但又不甘心等到下次购买,可能就会萌生“偷拿”的想法,将心仪的物品据为己有。
2、知道父母不会给买。
很多包装新奇的零食或者玩具,孩子为此趋之若鹜。但是父母在经过严格的“审核”过后,却因为各种原因明确拒绝了孩子的请求。孩子内心的失望,加上爱而不得的羡慕,导致孩子用不恰当的途径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物品。
3、内心缺失。
父母管控过于严格,或者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孩子喜欢的物品,都得不到适当满足,便使得孩子为了寻求满足,而出现错误的行为,将该物品据为己有。
4、贪小便宜。
很多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并不是因为孩子对这件物品的爱而不得,或者内心缺失。而是因为偷偷拿走一件很小且不起眼的东西,并不会被发现,这种“白拿”的物品让孩子觉得有便宜可占,“不要白不要,反正不用花钱”的占便宜心理,在孩子心中悄悄萌生。
5、意气用事。
有些小朋友不当行为的产生,是为了小朋友之间所谓的“哥们义气”。几个孩子一起逞能,相约做一件“刺激”的事情,并且设下限制“谁不敢,谁就不是好哥们”,或者打上旗号“有福同享,同难同当”。在这种迷迷糊糊的“哥们义气”下,冲动做出的错误行为。
孩子偷东西该打他吗
面对孩子偷窃的行为,不要一味的去打骂孩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背后的心理动机。
对于孩子首次偷窃的行为,作为家长需要先了解孩子偷东西的动机,孩子是没有偷和拿的概念,或者是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才会去做这种行为的。家长需要了解清楚才可以从根本的方面去解决问题。
曾有专家指出:孩子的问题行为,常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偷,也是如此。表面看,它是孩子一种错误的行为,其实都藏着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因此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背后的心理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Copyright © 2015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