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吧  >  问答中心  >  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如何对待

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如何对待

2024-07-18 10:34 203

已有1条回答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犯错了,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当众打骂一顿,孩子自己开始哇哇大哭,家长则是教育一番,等会孩子不哭后就又要好声好气地哄。孩子犯错爸爸妈妈适当惩罚没问题,但是要怎么惩罚才好是我们要考虑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面对孩子的犯错,家长要如何对待!

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如何对待

1、父母要去尝试理解孩子“犯错”行为背后的动机

当我们认定孩子就是故意犯错的时候,就会忍不住给孩子贴标签、给与相应的负性评判。在情境中,我们也会触发一些焦虑、愤怒的消极情绪。我们往往只停留在“事件”层面看孩子,没有能力看到“事件”背后的“真相”。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年幼的孩子不小心弄脏了衣服、打翻了杯子、碰洒了牛奶,家长就会在一旁情绪激烈地说道:“你看你,让你小心点你还搞成这样,天天就知道给我找麻烦!”

也许孩子只是想自由地玩耍子而弄脏了衣服,只是想帮你倒杯水而打翻了杯子,只是想尝试自己喝牛奶而弄洒了牛奶……我们总是很容易“批评”和“指责”孩子,给他们传递一些“低频”的能量,让他们觉得自己很糟糕。

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尊心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压制,他们甚至会认同父母的行为,认为“爱”与“指责”等“暴力行为”是一体的。同时,孩子内心压抑的感受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与释放,就会把内心的无力感外化,暴力人格也就有了“雏形”。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的暴力行为一定源于幼年的遭遇,源于与父母或者抚养着的互动模式。当孩子犯错后,我们能够尊重孩子,去帮助孩子一起面对“错误”,寻找“真相”,我们才能看见孩子,不去责备孩子。孩子也无需承受父母的“责备”,进而滋生负面情绪,寻求情绪的出口。

所以,作为父母要善于了解和分析孩子背后的这个动机和行为,尽量用正面积极的意义去观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父母一定要有这个信念: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积极正向的意义,父母要去观察他的正向意义,引导他的正向意义。

2、父母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勇于不完美”榜样

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奋力拼搏,他们太想给孩子树立一个“完美”的榜样,却因此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也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对于各自的人生,我们都有自己未知的“盲区”,我们和孩子一样都是学习者与探路人,在前行的道路上难免会犯错。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又如何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父母应对压力的姿态无疑是孩子学习的范本。

生活中,很多父母会要求自己和孩子在“错误”面前“低姿态”,认为自己的一次“失误”导致了“失败”就证明自己不够好,为此羞愧不已。

这种惯性思维让我们止住了脚步,也让孩子止住了脚步,不敢在生活中去尝试“冒险”,甚至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以自尊为代价去取悦他人。

这完全偏离了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抓住“错误”的契机,把它视为一次学习的机会。

3、父母要给犯错的孩子更多的“接纳”与“共情”

人本主义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力量,更提倡“接纳”与“共情”。接纳是指无条件的接纳,接纳孩子的一切,父母要先理解和接受孩子的现状,再着眼于孩子的未来逐步寻求改变。

共情即同理心,是指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简单来讲,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他、理解他、接纳他。

试想一下,如果你某一天上班迟到了,领导丝毫不给你解释的机会,当着众人的面指责你,想必你的内心一定会觉得委屈、难过,甚至从此恐惧犯错。其实,孩子跟大人一样,面对他人的“指责”,他们也会委屈、难过、羞愧、自责,更会害怕犯错。

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能够多给孩子一些积极回应,多给孩子一些“接纳”与“共情”,孩子就可以从糟糕的状态里获取力量站起来。

例如,孩子帮忙收拾碗筷时打碎了一只碗,他跑过来对你说:“妈妈,我刚刚犯了一个错,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对不起!”这个时候,妈妈可以蹲下身来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说:“没关系,孩子,妈妈觉得你很勇敢,因为你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等孩子的情绪稍稍平静下来后,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把地面清扫干净。同时,进一步与孩子“共情”——“妈妈想你打碎碗的时候,心里也会有一些难过和自责,没关系,妈妈小时候也打碎过碗,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这样既可以安抚孩子紧张、慌乱的情绪,更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并且是被欣赏的。

当孩子接收到父母“爱”的讯号,就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被允许”和“被接纳”的,自己的生命更是“被尊重”与“平等对待”的。

父母只有在一言一行中去践行对孩子的“爱”,我们的孩子才有面对错误的勇气,才有在错误中获取成长的动力,去走更远的路,去爬更高的山。

再次强调当众打骂教育,影响或跟随孩子一生!

羞耻感

当众教子,无非是想让孩子能认错,能产生内疚感。但孩子在众人的围观中,心理第一应激出来的反应是羞耻感。

但是你知道吗?童年时产生的羞耻感,将困扰人的一生。国外许多研究表明,羞耻感越高的孩子,成年后亲社会行为越低,更容易产生成瘾性行为和偏激行为。

失去安全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心边界,当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管教惩罚,内心世界往往崩塌,严重的会马上激发抑郁厌世自杀等偏激行为。

自尊受损

自尊心都是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在众人面前,被父母曝光自己做的错事,孩子的自尊将被摧毁。自尊经常受损的孩子,有的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易怒易暴躁,有的则是自卑内向、不合群。

惩罚不当,或许会影响孩子一生,在他们心理留下阴影,长大后与我们关系冷淡,或暴力倾向严重,亦或自卑、怕事。错误的惩罚方式,往往效果达不到,更可能让孩子变本加厉。

Copyright © 2015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