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阅读理解的能力对学习会产生影响,很多孩子由于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导致一到写作文或者做阅读题时,都会感到很吃力,无从下手。那么孩子阅读理解不行怎么办呢?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孩子的实际情况酌情参考。
孩子阅读理解不行怎么办
1、有趣的故事要和孩子一起分角色表演出来。
小孩子天生爱听故事,而且喜欢带入场景,妈妈不妨投其所好,讲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后,配合孩子,进行分角色表演,将故事还原出来,不仅能调动起孩子听故事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孩子加深对故事的感受,提高理解能力。
好友乐乐性格开朗、生性活泼,她特别喜欢和女儿一起表演故事,还经常根据女儿的意愿进行改编。她女儿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对读书有着非同寻常的兴趣,阅读能力能赶上一般五年级的学生,而且平时能言善辩,表达能力也很好。
2、鼓励孩子复述出所读到的内容
复述是检测读书效果,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
不要小看孩子的记忆力,我儿子三岁时特别喜欢听的书,让我讲了可能有十来次,有次又让给他讲,我正忙,就让他先给我讲一次然后我再给他讲,结果他居然讲得有模有样,字句有些出入,但内容,细节一点都不差。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复述尽量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进入场景,根据头脑中的印象自然往下讲,父母可以适时提醒启发,不要强迫,也无须逐字逐句。讲完可以适当鼓励,但对准确与否不要做出过多评价,否则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丧失阅读兴趣,反而会得不偿失。
还可以父母和孩子轮流进行,甚至进行比赛,积极鼓励孩子参与,方式可以尽量多样化,以免让孩子厌烦。
3、及时和孩子交流读书收获和感悟
只有能说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理解了的。父母不仅要引导孩子爱读书,不断输入,还要鼓励孩子勤思考、多输出,这样能持续训练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最终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每次和孩子一起看完书或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自己先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抛出一些有引导性的观点。孩子受到启发,也会尝试讲出他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同事小瑜就很重视这一点,她的一对龙凤胎儿女刚上初中,学习很好,思维活跃,很爱阅读,后来得知,她经常和两个孩子讨论交流各自所读过的书,分享收获,交换感悟。
她说孩子们上了初中后,再要专门训练阅读能力,既没时间,效果还不好。用这种方式,既不会给孩子们带来压力,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在和孩子们一起外出的途中就可以进行,很方便,又有效。
正确阅读的方法
1、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Copyright © 2015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