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在大人的道德世界里,偷东西是很严重的不良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品质败坏。但是对于一个儿童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认知,他们更需要的是引导和教育,而不是父母的训斥和羞辱。面对儿童偷东西的行为,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呢?
儿童偷东西应该怎么正确教育
1、你应该第一时间告诉孩子,这个行为是错误的,并给他解释为什么是错的,为什么不是你的东西不能拿。不过注意,千万不要用严厉的词语、夸张吓唬孩子,免得叫孩子成天提心吊胆。
2、其次,家长最好帮孩子换一个角度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让他想象如果是自己的东西莫名其妙不见了,他要怎么办。这样才能触及孩子的内心,使他理解自己的错误。
3、让孩子归还物品和钱。如果孩子的东西是在商店或其他人处拿的。事情发生后,父母必须监督孩子归还物品和道歉,不过要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不要强迫孩子,也不能要求他们立刻就去道歉。
但是在道歉后孩子就可以意识到偷东西的性质和相应的后果。让孩子参与善后这点很重要。一般孩子经历过一两次后,就能发现偷窃只会让朋友生气、令父母失望,甚至还要他自己付出代价,自然就不再随意偷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4、不要反应过度。尽管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变成了小偷。父母应该保持冷静,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是零花钱不够,还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和照顾。这样分析原因才是一个理智的家长应该做的。
5、给孩子零花钱,引导正确消费。为了防止儿童偷东西,家长一定要合理满足孩子的购物消费需要,定期给孩子零花钱,引导孩子有计划花钱,建立好财产意识。
家长发现儿童偷东西后错误的做法
1、给孩子贴上“偷”的标签
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拿回东西,就马上把孩子的行为定义为“偷”,骂孩子是小偷,似乎孩子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过激的反应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自尊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打击。
2、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或者他人讨论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你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讨论孩子拿回东西的事情,孩子会感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失去了自尊,以后害怕看见老师同学。
儿童偷东西的原因
1、环境影响
儿童是最善于模仿的,家长要反思,在家庭成员里,有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事,比如顺手拿过什么,这里要提醒一下,孩子并不会主动区分好大人的行为什么是偷什么不是偷。所以,家长要想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事而影响到孩子。
2、心理需要
孩子需要得到关注,从而引发的行为。或者孩子不正确的心态,孩子觉得我就是喜欢,我就想拿,这种情况更要家长重视。
3、错误教育
第一次的是最关键的,当家长第一次发现孩子的这种行为时,大多都如临大敌般去对待,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可能就是无意识的行为,家长情绪反应过度,但没有给出相应的重视,反而引起孩子的好奇,对自己的行为重复,就会演变成经常偷东西了。
Copyright © 2015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