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每个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教给孩子,做事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做一个善良的孩子,但是大部分的家长对于孩子过度包办,让孩子丧失了很多自身的能力,那么父母保护越多小孩共情能力越差吗?
父母保护越多小孩共情能力越差吗
一般情况下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失去共情能力。孩子的成长无人可以替代,只有自己不断体验、不断试错才能收获经验。当大人挡在孩子前面时,孩子失去的是自信心、独立性、责任心、创造性等核心能力长成的机会。
但我们希望孩子成功,却常常忘记一个事实:家长包办越多,孩子能力会越差。别等孩子长大了,总是埋怨孩子,说他们没有责任感,在家啥都不做,不懂得帮爸妈分担家务。也别指责孩子太自私,总想着自己,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孩子的共情能力怎么培养
1、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情绪”观念
想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情绪,就要先学会表达和接受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切实明白什么是开心、难过、伤心和失望等。当孩子了解了这些情绪和情绪背后给他带来的感受,他也就可以慢慢学着理解别人了。
2、做“心智化”的父母,与孩子“共情互动”
心理学中的心智化指的是理解表面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的能力,这种理解可以针对自己,也可以针对他人。要想让孩子具有极佳的共情能力,父母首先就要做“心智化”的父母,家长首先能充分理解孩子的行为,做到换位思考,才能与孩子形成共情能力的互动练习。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观察,对自己有个初步的认识,再引导他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想想“如果我是父母,我该怎么办”,以此来不断强化孩子的共情能力。如此不仅能让亲子关系更融洽,也是孩子掌握共情能力的开端。
3、创造共情的机会
我们可以给孩子多提供一些优秀的绘本,在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也可以问问孩子:书上的主人公经历这件事情,你觉得它是怎么想的?它有什么感觉?鼓励孩子从书中各个角色的角度思考。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的时候,孩子们也会从其他人的思维中学到很多。
4、学会换位思考
孩子在大概3岁左右,共情能力开始萌芽。父母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多去引导。孩子犯错了,去引导孩子产生共情:你和欺负了其他小朋友,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别人也这样对待你,你会开心吗?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孩子们就会逐渐学会共情,体会他人感受。
Copyright © 2015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